所谓感冒主要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,主要病原体是病毒。根据病原体不同,按伤害性从小到大,可以将感冒大致分类为普通感冒、合并细菌感染和流行性感冒三种。由于多数“普通感冒”是鼻病毒、冠状病毒等病毒引起的,所以不建议一感冒就吃抗生素,除非合并细菌感染。吃感冒药的本质只是用于缓解感冒的症状,既不能够预防感冒的发生,也不能直接消灭病毒,只是为了减轻不适感。1周内自愈的一般是普通感冒,非流行性感冒(流感)。
当出现全身酸痛,发热程度很高,甚至达到39~40°C,并持续3~4天,要考虑流感。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,传染性、致病力强,趋向全身症状的表现,需要引起重视。可能会合并中耳炎、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或脑炎,高危人群若不及时治疗,就会有生命危险,应当及时就医。
如感冒期间,出现黄色脓涕或咳嗽并咳黄色浓痰,说明感冒可能合并了细菌感染,进而引起了鼻炎与支气管炎,甚至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。出现这种合并感染的感冒,应及时额医,通过查血,进一步检查确认。此外病程持续14天应当及时就医。
感冒时请注意不要推自购买和服用抗生素。由于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发的,吃抗生素类药物并不对症、还容易产生耐药性,后果严重。因此在轻微感冒或是病情不确切的情况下,应该慎用抗生素类药物,避免该类药物的滥用;尽量对症用药,选择成分单一的药物。有些人会在感冒病愈后出现咳嗽的后遗症,通常 1~3 周内可自行缓解。这是由于病毒引起鼻子分泌物倒流进咽喉和上呼吸道,感染产生的炎性物质作用于气道感觉末梢。不同的病毒对呼吸道的破坏程度不同,难受的话,一般吃些止咳药就好了,不要乱用抗生素。
推荐阅读:
2. “疱疹病毒”是什么?
3. “带状疤疹”该如何治疗?